作者/张永庆(华教工作者)
林晃昇是统考之父,1975年董教总领导层坚决举办统考,一锤定音,抗衡时任教育部长马哈迪的警告,坚决奋斗。统考迄今成为困扰希盟政府的双刃剑,既要顾及现实,又要实践竞选承诺。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举办统考,目的在为独中生找出路,让母语教育可以生存;但在客观的事实上,统考是有影响力的政治性课题,并在509大选前,达到最高峰,是对峙的希盟和国阵共同的竞选宣言,选后变样反高潮。
马哈迪“承认统考要顾及马来人感受”一语,可视为政府最高领导人对承认统考的暧昧定调,尽可加以翻来覆去的政治说辞。董总主席陈大锦当然希望统考尽快获得承认,但却不能损害独中办学自主权为代价,需承认统考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董总柔性应对,拿捏分寸,是见仁见智的智慧考验。
前主席刘利民即认为立场不明确,一些报章舆论也认为要采取更积极的姿态。教总主席王超群要求即刻承认,发出“迟恐生变”的警句,对政局敏感。人民之声柯嘉逊博士指称,马哈迪成立统考特别委员会是搞拖延的把戏,毫不掩饰对马哈迪及希盟不满之情。这些言论,会影响下届大选的选票,也对士毛月补选有一定的冲击。
希盟新政对统考问题,缺乏公开透明和坦荡的作风,不符合人们的期待,董教总也无法取得与首相直接沟通的先机,新政赏味期一过,难免令人质疑。如今寄望于统考特别委员会。
但是,它的报告会成为希盟决策的基础吗?教育部其实并没有明确说明,可见承认统考的操作,不是竞选承诺的高度,以解决面对的障碍为中心,而是按章行事的官僚决策过程,导致拖延时日,人们揣测不安。
特委会的调查报告,或是对希盟的另一项试金石,寄望希盟选择抓紧统考的教育性,勇敢面对政治人物掂量自身利益的考量,以理据减缓所谓马来人的感受,破解威胁国语地位的大帽子,不要跟影子打架。无论如何,希盟必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否决马哈迪的权术运作,打破僵局。
土团党接纳7位巫统前议员,以及东渡沙巴,实力骤然膨胀,马哈迪独断,希盟领袖干预无功,希盟结盟的初衷濒临瓦解,从美好感觉的“希望”带来失望,先在天堂后在地狱。
安华在海外隔空喊话接班,自圆其说,一叶知秋,不排除首相之争戏码早已上演。达因以L牌喻新部长,挺首相强人姿态以安抚马来人的民心,保护马来人利益优先;士毛月补选,纳兹里以关闭华淡小祭旗,种族主义阴魂不散,政局暗流汹涌,开始动荡。
林晃昇被誉为民权先行者,身体力行提倡和促成两线制,人民可有选择,两线制是必须要有两个实力相当的政治阵线力量,可以轮替,互相制衡,目前反对党力量薄弱,制衡乏力,华教节呼唤林晃昇,为华教招魂,董教总和支持者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