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学生愿意入读的学校,到成为雪隆数一数二的独中,走过百年历史的吉隆坡中华独中,曾面对艰苦的建校及发展过程,如今在各项发展建设逐一落成下,提供学生更好的就学环境,并然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个百年的到来。
吉隆坡中华独中源自于在1919年所创立的文良港中华学校,在1940年因为当时不允许中小学同校舍的政策下,中学部迁至鹅唛(中华华中现址),易名为雪兰莪中华中学。
1962年时面对教育改制,中华中学一分为二成为中华国民型中学及中华独中,并以上下午班制共用同一个校舍。
然而在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之下,加上两校共用校舍的不方便,中华独中开始计划另寻校地建校及迁出。该校在1969年购得位于怡保路的这块6英亩的校地,进而开始筹建及搬迁工作。
百年校庆迎中华广场及中华楼
中华独中在1981年正式迁校,并易名为“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为了提供更完善的就学环境,中华独中多年来不断进行发展,为校园设施不停加强和提升,包括在1985至1995年期间曾进行数次扩建及加建项目,2000年时则建有一个体育场。
踏入百年校庆之际,该校也迎来中华广场及13层楼高的中华楼,宣告该校的硬体建设迈入新的里程碑。
董事部:感谢先贤努力 放眼建体育馆
当中有多名董事都是毕业于该校,见证了母校不同时期的发展及面貌,也认为该校拥有今日的成就,要感谢先贤们的努力,包括积极开办中学部的梁龙光校长、带领全校的前校长陈顺福及前董事长李成枫等。
“中华独中曾经历没有学生愿意就读,校长要到处招募学生进入就读,到迁校后面对学生爆满及饱和的情况。目前,中华独中的学生共有约5000名学生。”
他们也说,该校下一个目标是建设一座体育馆,包含符合奥林匹克水准的跑道、篮球场及羽球场等,提供学生完善的运动设备。
“目前,体育馆的土地问题已获得解决,并将会向有关当局提出申请。”
此外,他们更认为,中华不应停步在现有阶段,因此希望中华在未来的100年能有机会开办一所高等学府。
林景清:林梧桐捐2地段或建学院
林景清指出,前董事林梧桐曾捐献两块地段给该校,而董事部也有意将地段用为成立独中的师训学院或是中华基金会学校,以及开办一所中华大学或学院。
“我们相信中华的第二个100年将出现一所中华大学,而这个中华梦就交由给下一代去实现。”
张梅莲:培养全方位人才
中华独中一向凭着优秀成绩闻名,曾获得教育部私立教育局评选为教育大蓝图下的“模范学校”(Sekolah Kluster),以及被评为教育部SKIPS计划成绩最优秀“5星”私立学校之一。
更别说该校也曾在各大活动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无论如何,该校并不局限在学术成绩上。
中华独中校长张梅莲指出,该校秉持“全仁教育”的教学方针,也就是培养一名兼顾各个方面的学生,并成为一个懂得回馈及关怀社会的人才,也希望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展现身为中华人的精神面貌。
她说,该校也安排学生在求学时段开始接触社会的工作,包括探访孤儿院及老人院,担任义工或进行环保公益等工作。
“讲话的态度及礼貌也很重要,因此学校也有有礼仪校园及品德教育。”
中华毕业生遍布各领域
另外,张梅莲透露,该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各个华小的精英,因此在学校时难免会被其他人比下去,表现也不太特出,但是他们却升上大学时,成为一名品学兼顾的人才。
她说,这都是每所大学给予该校的回应,而也因此吸引很多大学到该校参访,并提供奖学金招募该校学生入读,就如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由校长推荐直接录取的名额也从过去5个增至今年的15个。
“由中华出去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并在各个领域都有很优秀的表现。”
她说,这也确定该校走的方向是正确的,而这也是该校前校长陈顺福当初定下的双轨制度所殿下的成果。
重视领导能力 拥逾60社团
张梅莲认为,除了课业及学术方面表现优秀之外,更要培养学生能将这项能力带走,大学除了注重成绩之外,更重视学生本身的领导能力,因此领袖的训练也是很重要。
她说,该校在上了轨道后开始成立多项社团,至今拥有多达60余个不同性质的社团,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潜能作出选择。
她说,其中以聚集各项不同运动的体育组来说,参与的学生就有近千人,如同一个小社会一般,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管道,在社团内有机会学到应对或领导能力。
--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03-20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2019-03/20/content_202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