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课本的学者认为,华小与国中历史课本依然以马来人为中心,因此冀望希盟政府在改朝换代后,能够在课本上体现出新马来西亚人的论述,修正课本内容走向多元。
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安焕然昨晚在隆雪华堂一场讲座会上,向在场者分享华小历史课本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翻译、常识和内容编选,并胪列课本出现的各种谬误。
在内容编选方面,安焕然表示,教育部的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大方向已确定,但其带有主观偏见的选择性课纲拟定及内容编写,却是更大的问题。
“小四历史课本的前言写道,为了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此课本採用各种方法,寓教于乐,以便学生容易了解及珍惜本土历史及其光辉的一页;另外,本书也採用高层次思维技能,培养学生更具批判性、创意及创新的历史观。课本当中也有一些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专案研究来获取资料。”
但他说,翻阅小四和小五的历史课本,其多则“专案研究”,都是以马来族群的生活和历史背景为基准,完全忽略了少数民族的个案举引,凸显不了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风貌和历史因缘。
这些专案研究包括强调时间观念的个人时间表编写、强调乡土历史的“我居住的地方”等。
“所以这强调‘爱国精神’及‘公民意识’的国族历史建构,马来西亚少数民族的位置是摆在哪裡呢?”
这场讲座是由“华教新路向:多元教育论坛”举办,董总、隆雪华堂、雪隆董联会联办,题目为“谁的历史?历史教科书编撰争议”,获得超过百人出席。
主讲人还包括国民大学大马及国际研究院(IKMAS)副教授陈穆红、董总课程局历史学科编辑何玉万,主持人为华教新路向系列活动的筹建综合培训中心筹委会委员杨安泰。
印度文化不见了?
安焕然(见下图)再举例,小四历史课本中关于吉打布央谷(Lembah Bujang)的内容,仅提到马来王朝,却只字未提到兴都教和佛教。
“在今版2014年重新编写使用的小四历史课本,虽也以大篇幅在单元七中讲述‘早期马来王朝’,并列有赤土、老吉打、山都望、刚迦王国、淡马锡和木歪等马来半岛和东马来西亚的古国,认为那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但其前言仅是如此叙述:在马六甲王朝成立之前,有几个早期马来王朝已经存在。这些坐落在海边的早期马来王朝被称为海事王国。这些王朝成立于不同的时期,是当时繁荣的贸易中心(《四年级历史课本》,页84)。”
“提及‘早期马来王朝的特点’,则言‘早期马来王朝成为中国和印度商人的落脚地,他们也收集本地产品作为买卖。此外,这些马来王朝也成为宗教发展中心(《四年级历史课本》,页89),但却只字不提是什么宗教的发展中心。”
他说,即使是谈及老吉打王朝一段,全文仅叙述:坐落在布央河流域的老吉打王朝存在于公元5世纪,日莱峰成为外来商船停泊在老吉打的主要地标(原文翻译为指标),老吉打出产稻米,这是当时主要的商品。
“好好的一个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国,山、河、商船和稻米都提到了,却只字不提兴都教和佛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行文中,竟把真正的历史文化核心部份给完全抽除。”
安焕然表示,在马六甲王朝建国之前,经由海洋贸易带来的中国、阿拉伯和印度文化,都曾为马来半岛提供过丰富的文化养分。
因此,他认为,探索印度千年古国对马来半岛的影响,不但不会对辉煌灿烂的马六甲王朝作为东南亚伊斯兰文明传播的历史地位构成威胁,反而将更为丰富这块土地的历史篇章。
“很可惜,马来西亚官方‘国族史观’的建构,淡化早期印度文化的历史元素,无疑是弱化了马来西亚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马来语部分谬误?
至于2015年推出的新版小五历史课本,安焕然也点出几项谬误,包括课本把君主制度和君主立宪混为一谈。
课本提到亚洲国家的君主制度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日本、汶莱,但实际上只有汶莱落实君主制度,其他都是君主立宪。
“事实上,除了沙特阿拉伯和汶莱,上述举引的国家多是君主立宪,所以传统的君主制度和君主立宪政体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小学历史怎样教?老师是否应要教导学生分辨君主制度和君主立宪制度之异同?”
第二个谬误则是历史课本在强调马来文时,提到使用马来文的国家,除了马来西亚,还包括柬埔寨、越南、斯里兰卡、菲律宾等。
他也指,课本引述“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的荷兰文献,以强调马来文的重要时,也出现翻译差误。根据荷兰原文所述,当时如果人在“东方”这个地域,却不会说马来语就会显得很逊,说明你“受教育水平很低”,但课本却翻译为“没受教育”。
“教育水平很低和没受教育是两回事,不能等同。更有意思的是,若查原典上下文,其实作者还继续谈到:如果学好了马来文,下一步想学更深的就得选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但最厉害的还是梵文——因为她是‘东方语言的根源’。”
但他说,该荷兰作者接下来的那段话却没收录在课本内容中。
“就此而言,小五历史课本的引文,显然是断章取义了。又有网友告知,这位所谓的‘荷兰作家’Francois Valentijn 是一名牧师,也是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课本的引文出自其著《新旧东印度》。这本书所叙之事,有部分夸大之辞,甚至对当时的马来人存有歧视和偏见。然而我们的历史课本却是选择性的‘筛选史料’了。”
他强调,挑指以上谬误并非要质疑马来语地位,就历史事实面而言,马来语确曾是区域性的通用语言,这在16世纪的葡萄牙人文献早有提及。
“我从来不反对历史教育可以提高爱国意识,荣耀民族尊严。惟历史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何需曲解或断章取义,创造虚浮的历史证据?”
华人一定留辫子?
至于翻译问题,安焕然表示,由于华小历史课本遵循“一标一本”,即要从国小马来文版的历史课本,翻译成中文版本。
因此,他指出,凭一人之力,耀在很短时间内“直译”可课文,必然在认知和翻译上存在相当多问题。
“华小老师在讲解历史课文时,最好能参考马来文原版,并需检查及留意‘直译中文版’翻译上存在的诸多粗糙问题。”
“例如把马来文的‘Hamba’翻译为‘奴才’。奴才来自某种原始的蒙古语,意思是‘狗’,是骂人的话,古代蒙古语称狗为‘那孩’ nokai ,与汉语奴才的中古音一致。”
而历史常识的问题则包括,课本内容的插图总把华人或中国人画成绑辫子的样子。
“为说明马六甲王朝及马六甲以前的马来古国之商贸地位,插图皆把中国商人加了一条‘辫子’,把唐朝人、宋朝人、明朝人都当成了剃髮留辫的清朝人,这种时空倒置,明显是一项低级错误。”
安焕然解释,1980年代以前的小学历史课本是“一标多本”,但2014年以后的新版历史课本,即使是华文小学和淡米尔小学也必须使用“一标一本”,即翻译至唯一的马来文历史课本版本。
他说,现今版本的小学历史课本内容选材缺乏多元性,是一个问题,而其内容选材及编撰视角上缺乏世界观,亦是严重缺陷。
“其历史叙事的推展,仅是‘马来西亚─马来人─马来西亚’,而非‘马来西亚─东南亚─世界’。这样的历史视野格局,培养的公民素质实属有限。”
中二版强调马来世界
陈穆红(见下图)则向在场者分析初中历史课本内容中,一些以马来人为中心(malay-centric)的问题。
她说,政府已于2015年修订历史课本课纲(Dokumen Standard Kurikulum dan Pentaksiran, DSKP),因此如今的中一至中三历史课本是刚出版,但中四和中五历史课本仍是旧版,因此她暂且不谈中四和中五的历史课本。
她分析,中一历史课本的主题是“我们和世界的历史”(Sejarah Kita dan Dunia),主要解释关于冰河世纪、史前历史和古代文明历史,但过去课文却多处提到伊斯兰历史。
不过,她说,如今的中一历史课本已修改其中的偏差,10个章节中,仅有一个是谈伊斯兰教史。
但她说,中二历史课本的主题为“国家遗产”(Warisan Negara),则有一点问题,该课本的概念是讲东南亚和马来亚王朝,关键概念依然是马来世界(Alam Melayu)。
“就好像安焕然所说,在马来王朝之前有很多国家,虽然叫马来王朝,但其实它们是兴都教和佛教。
在中二课本有掺差解释,就是有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但如果从学术界看来,那时候的历史是谈到印度化,这个现象对东南亚影响相当长久,但它(历史课本)没有点出来,只是承认那时候东南亚出现印度文化影响。”
“但中二课本的重点,还是放在各个马来王朝,把它称为国家遗产,就是马来人的王朝。”
非马来内容仅几页
至于中三历史课本,陈穆红指出,其主题是“外来势力的到来”(Kedatangan Kuasa Asing),尤其是谈及英国殖民地时,过于强调政治精英之间的关系。
“它的重点放在:英国殖民官员与苏丹和马来官员之间的关系与纠纷,即英国殖民官员是如何控制马来亚,后来是沙巴砂拉越,第二点谈到,英国殖民地对当地政治系统与社会的影响、第三点谈到,当地人民对殖民管理的抗争。”
“最后一章是苏丹和马来官员如何明智的处理殖民官员的干预。问题在于,我看中三课程内容,太过强调关于政治精英之间的关系,就是说英国殖民地是殖民官员与马来统治精英之间的事情,所以全部都是关于马来统治(Pentadbiran Melayu)怎样,当英国扩展权力又是怎样影响。”
她接着引述华研与南大的分析,在初中历史课本内容中,每年非马来族群的历史内容比重日益减少。例如,2012年初中历史课本的比例,是马来人80页、华人只有3页、印度人1页、原住民16页。
“但现在的历史课本,例如中三或中二,我看中三200多页中,讲非马来人的内容大概只有1或2页,所以程度又减少。”
她也点出,中三历史课本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八章皆强调马来权力,即主权还是在马来统治者手中,而非完全被英国人控制,并且课本内容总使用英国扩展权力(perluasan kuasa british),而非英国殖民(penjajahan british)。
“它(历史课本)所强调的,让我想到我们谈到的历史争议,即马来亚到底有没有被统治过,他们的论述是这是马来国家,所以其实在中三课程,我觉得他们在用词上很小心,不会用到贬低别的种族,但仔细看,它的概念还是有一点问题。”
促修正有利国族建设
陈穆红和安焕然皆认为,现任希盟政府应马上修正任何有谬误的历史课本内容,以免过于以马来人为中心。
陈穆红表示,如果真的要用历史课本来促进国族建设与历史共同感,那上述谈到的历史课本有所谬误。
“我不知道写(历史课本)的人对于非马来社会的知识是很浅白还是怎样,但我觉得它的框架错了,就是这种以马来人为中心的历史,这是弊病。”
“现在已改朝换代,现今政府当然不能马上改,因为需要时间写,但至少可以重新修改中二和中三的内容,因为要促进国族建设,这(现今历史课本)不是最好办法,因为太过强调马来人的历史,只是强调这是马来人的国家,国家遗产都是马来人的,其实这个看法我觉得对国民团结是没有帮助。”
“起发点应该是要接受和肯定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现实,然后要如实与公平的教导历史,才能产生对于我们的历史的认同感。我们的历史,不是他的历史或大多数民族的历史。”
安焕然较后接受《当今大马》采访时,同样希望希盟政府能修正存有谬误的小学历史课本内容,并希望落实“一标多本”,而非都得根据唯一的马来版历史课本来翻译。
“我觉得变天之后新政府上来,虽然一开始说我们要有新马来西亚,不要以某一个种族作为自居,但之后这一年我们看到他们(希盟政府)的论述是很贫乏,这是我们有一点期望太高又落差太高的情况。”
“我们几乎没看到太多的论述,反而还是回到马来政治人物,不管是前朝还是当朝讲的还是马来土著的议程。”
“那些是前朝的课本,到现在都没改变,所以我们觉得一定要改变它,这个改变其实与新政府的新马来西亚人论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一定要有一套论述,你的新马来西亚人是什么,如果强调多元,如果强调以马来西亚为考量而不是以某个族群为考量,那这个论述要出来,否则我们的新课纲很难再写。”
他认为,课纲可以无需太多改变,但在课纲之外应该还可以加新的东西,让整个历史课本走向更加多元。
独中本地史超过四成
何玉万(见下图)则在讲座上指出,独中历史课程的争议主要在于,使用中、台课纲、不符合国情以及内容无法提高国民意识。
不过,她强调,独中历史课本内容,绝对有包含马来西亚历史。
她也出示独中初中历史课本的本地主题与非本地主题的页数比较,其中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有关本地主题的页数有68页(29.43%),第二册有113页(53.3%),第三册则有118页(49.20%)。
总结来说,初中历史课本有关本地主题的页数总共有299页(43.80%),非本地主题的页数则有384页(56.20%)。
“但重点是我们还是有上马来西亚历史。”
至于独中的高中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史中,有关本地主题的页数有233页(64.19%),比非本地主题的130页数(35.81%)来得高。
国中独中可相辅相成
何玉万也透露,独中的初中历史课程宗旨包括使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兴趣、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培养科学、民主和法治精神及正确世界观。
此外,课程宗旨还有认识马来西亚建国的过程,加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了解马来西亚多元民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亲善团结、认识中华民主的历史,为继承发扬优秀文化奠定基础。
她强调,独中历史课本是自编,涵盖马来西亚重要历史发展进程,也不忘介绍其他区域重要遗产。
她也认为,国中和独中的历史科其实可相辅相成,以为国家栽培接纳多元、独立思考和具世界观的公民。
在问答环节时,有出席者询及独中历史课本编写若作出调整是否会变相成妥协、倘若未来教育部坚持独中的历史课本必须划一会如何,何玉万强调,一切回归董总政策。
“如果我们协调会否破坏独立性,我们好不容易得到自编课程,可以自己决定写什么内容,可以比较中立的看本国历史,若为了让你承认统考文凭就做协调,委员肯定不会认同。”
“独中和国中历史课本可以相辅相成,不容易划一。如果新政府有新马来西亚人论述,我们可以考虑如何配合,但新的国中课纲出来还是偏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以划一。”
--
新闻来源:当今大马 2019/04/19